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摘编——我市社员履职2025常州“两会”(三)
市人大十七届四次会议、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期间,常州九三学社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牢记责任使命,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提交了多件沉甸甸的代表建议、委员提案。
张立莹代表《关于说好常州新故事 赋能我市“文旅+”转型再升级的建议》:用好常州丰厚深厚的文化资源和人文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故事、传说、民俗风情等文化内涵,赋予文化、文旅单品IP以独特的文化灵魂;构建“文旅+”的产业融合体系,增强文旅氛围标识,打造沉浸式文旅新体验,讲好常州新故事,培育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场景;把握文旅产业发展新趋势,搭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文旅信息管理系统,推动信息资源共享数字技术的实现;搭建“常享游”一站式平台,融吃、住、行、游、购、娱等各色需求,强化舒适感。
陈凯代表《关于我市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建议》:建议我市加强银发经济研究,打造银发经济友好型城市,为构建城市未来竞争优势蓄力。加强立法研究,研究制定针对性的银发经济发展规划,加快培育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综合实力过硬的龙头企业,健全并延展银发经济产业链体系,合理引导银发消费市场预期,推动老年人从保守消费向适度消费转变,增加普惠性服务供给,充分释放银发群体消费能力。加强银发消费市场监管和社会共治,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完善促进银发群体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探索建立支持老年人发展的政策体系,开放社区公益性岗位,满足银发群体多样化的就业需求。
陈翔宇代表《推动“地铁+共享单车”一票化,打通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轨道交通“最后一公里”是城市交通的“毛细血管”,对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数具有重要意义。常州已开通的轨道1号线和2号线整体客流强度不高,出行效率较低,轨道交通“最后一公里”交通接驳是重要原因之一。建议:建立轨道交通管理网络系统,打造“地铁+共享出行”一票智慧接驳,实现轨道交通和共享单车运营一体化;科学预测和评估用户出行需求,优化共享单车运营配额投放量,构建共享单车安全有序的出行环境;延伸共享单车服务范围,强化共享单车“点对点”精准服务优势。
庄军委员《关于加大企业自主碳核查和近零碳工厂、园区建设的政策扶持的建议》:为推动《常州市近零碳园区和近零碳工厂试点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更好落实,建立碳核查第三方机构推荐名单,培养熟悉本地产业特点的碳核查第三方专业机构,支持企业做好专业的碳核查、碳足迹论证,开展零碳厂区园区的碳排放审查,出台碳核查收费返还补贴政策,打破地域限制,推荐引入更多更专业的零碳方案提供商,加大对企业自主零碳厂区园区改造和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
白冰天委员《关于加强我市高校合成生物学专业学科建设的意见建议》:面对合成生物这一崭新的产业蓝海,常州抢占先机、精准发力,加速推动合成生物产业朝着千亿级目标迈进,稳步提升科技创新和城市综合竞争力,但我市高校相关领域学科能力与省内其他高校相比还比较薄弱。建议以科技发展牵引人才教育培养,超常布局急需专业学科,加强关键领域人才供给与储备,加强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加强我市高校合成生物学学科建设;牵头我市高校积极与国内省内优势高校开展共建合作,开展校际的优势互补合作共建,逐步提升本地高校的生物制造专业学科能力;支持常州市合成生物产教联合体、常州市合成生物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支持高校加强基础研究,促进科研与教学相长。
毛国勇委员《关于做好我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工作的建议》:我市把精神障碍患者的服务管理视为维护民生底线、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关键环节,致力于全面维护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议我市积极优化布点布局,加强精神卫生管理和“精康融合”顶层设计,编制精神卫生体系建设发展规划、“精康融合”实施方案;扩大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队伍,加强从业人员队伍能力建设;培育第三方服务机构,支持第三方服务机构运营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站点等,推动我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邹莹委员《关于提升常州市基层足球建设环境的建议》:近年来,常州市基层足球建设如火如荼,在青少年培训、赛事举办和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完善,但与周边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建议:适时组建职业足球队,培植基层足球文化,与“青春乐都”相呼应,实现“文体两开花”;加强各类足球场地规范化管理,为形成良好足球氛围保驾护航;建立健全足球业余联赛体制机制,引导更多球迷、市民参与足球赛事,营造浓厚足球文化。
刘琨委员《关于推进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建议》:建议成立我市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和实体化运作机构,构建工作协调机制和重大问题协商机制,统筹谋划、加速推进整治工作;进一步完善政策性金融支持土地整治的政策机制,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量身定制政策性金融产品,调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生态建设;构建精准有力的政策体系,形成行政审批、规划建设、权属调整、生态补偿、资金支持等多领域多层面的政策支撑体系。
黄国栋委员《关于进一步提升轨道客流强度,促进轨道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建议》:轨道客流是轨道系统的生命,是实现轨道系统正向循环发展的关键因素。建议:优化高峰、平峰时段运营管理方案,增强轨道交通运输服务能力,有效降低轨道运营成本,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分析轨道交通各站点沿线换乘客流组成,研究对应的交通衔接方案,重点加强步行可达性和非机动车接驳设施的完善;综合研判分析各站点客流,开展“一站一策”整治提升,持续优化乘客出行体验,不断提高轨道交通吸引力。
王金雨委员《关于推动产业工人技能薪酬体系建设,加快产业工人收入增长形成机制的建议》:强化政策推动,组织实施企业技能人才薪酬体系建设改革行动计划,构建产业工人技能薪酬体系;设立试点项目工作组,完善相应工作机制,明确责任清单和重点任务清单;强化试点企业的主体意识,引导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和项目成效评价机制,提炼形成试点项目典型案例,为项目示范和推广奠定基础。
陶可伟委员《关于畅通我市就医“最后100米”的建议》:停车是许多市民就医前的“最后100米”,近年来,我市各家医院普遍存在看病“停车难”的问题,尤其是主城区及热点优质医院,停车更是难上加难。建议:将公立医院地下停车工程专项建设纳入城市人防工程一体化建设,统筹推进我市公立医院地下停车工程专项建设;优化停车收费价格体系,充分发挥价格杠杆调节供需的作用,切实提升政策惠民效果;加强部门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诊前服务能力,实现预约诊疗后就医车辆识别,构建车辆识别与价格联动机制。
屠博文委员《关于优化技术深度和产业品牌,激活合成生物产业新动力的建议》:以市级实验室为抓手,深化与国内顶尖高校的合作,提升常州市在基因合成、代谢工程、生物制造等领域的科研水平,推动技术突破,完善技术成果转化机制;重点引进高端设备制造企业,推动设备国产化,加快形成从研发到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推出高端人才计划,提供创新创业资助,吸引顶尖学者入驻,同时加强本地高校人才培养;定期举办“合成生物学国际论坛”或“生物技术博览会”,展示常州产业优势,吸引高端项目落地,提升国际影响力。
魏利委员《提升我市城市露营管理水平的建议》:城市露营作为新兴休闲方式,是我市全域旅游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广受市民青睐。针对常州城市露营存在的短板,建议编制我市城市露营区域规划,充分利用城市开敞空间设置城市露营区域;加强规范化管理,在确保城市露营区域与周边用地功能相协调的前提下,尽可能各区域的自然景观特色体验的差异性;做精做细“城市露营+”主题,促进产业延伸,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研究制定相关应急预案,加强露营活动安全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