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助力万亿之城再出发 —— 我市社员出席2024年常州市“两会”纪实 ③
代表、委员个人建议、个人提案摘录:
张立莹代表: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超大特大城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3〕24号)中提出“打造一批具有隔离功能的旅游居住设施,升级一批医疗应急服务点,新建或扩建一批城郊大仓基地”等建设任务,对常州市建设统筹发展与安全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用好政策红利,回答好“在哪建、建什么、怎么建、如何运营”的问题: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立足长远,加强需求测算和资源整合,统筹做好基础设施布局;二是以市场化方式为主,更好发挥政府政策指导和项目协调支持作用,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三是坚持谋定而后动,稳步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坚持底线思维和标准规范。
庄军委员: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议有关部门选择典型老旧小区作为示范改造试点,先行先试,摸清居家养老住户的底数,调查住宅内部设施现状和适老化改造需求的紧急必需程度,制定室内适老化改造的具体方案套餐,根据住户自愿申请,住户出资加政府适度补贴的原则,为居家养老的老人住户进行适老改造。
白冰天委员:
预计未来两年,国内废旧动力电池将迎来报废高峰期。利用2—3年窗口期,打通废旧动力电池流通渠道,攻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扶持一批具备先进技术水平的回收企业龙头,加强回收渠道建设,鼓励龙头企业扩大整体产能,支持企业布局海外回收产能,推动建立动力电池资源自由流通市场机制,构建绿色、安全、高效的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体系,补链延链强链,打造“发储送用回”的完整产业链条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毛国勇委员:
在常高校的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在促进常州高校新能源产业发展上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是依然存在着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匹配度不高的情况。建议在常高校要紧紧围绕着常州市新能源“发储送用”产业链,加强相关专业与师资建设;面向产业需求开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产业学院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对企业参与产教融合予以政策层面支持;形成并实施有利于面向新能源产业创新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机制。
陈凯代表:
常州作为我国经济活力最强的长三角经济带的重要成员,应进一步优化政策供给,挖掘夜经济的潜力,提升夜经济文化含量,让夜经济利益攸关方各美其美。建议通过加强夜经济规划、优化政策供给,提升文化含量、增强文化赋能,升级品牌规划、增强品牌感染力,完善公共服务及配套、改善群众体验,推进业态融合、促进夜经济高水平发展,多措并举打造常州夜经济3.0版,形成常州夜经济新经验。
曾洁委员: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内容,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是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重中之重。建议强化扶持力度,弥补城乡差距;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技术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畅通表达机制;推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
邹莹委员:
立足产教融合发展已有建设成果,围绕打造产业人才高地这一目标,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打造产业人才高地。建议:明确以龙头企业为骨干的推进方针,引导中小企业更多的担当实训基地的角色,重视生产型服务业的参与,重点关注数字领域,根据不同主体,针对性制定扶持政策。
刘琨委员:
建议深入实施“书香龙城”计划。通过制定全民阅读推广计划,丰富传统图书资源和数字化阅读资源,加快硬件设施改造,引导图书馆系统与互联网企业密切合作,积极推动数字化阅读平台的资源丰富性,提升数字阅读的便捷性和个性化;加速推动全媒体阅读项目,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层次、不同阅读需求的知识诉求;加强“书香龙城”社区文化建设,浓厚社区阅读氛围。
黄国栋委员:
为加强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议建设生态廊道,增强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减轻城市建设对栖息地的破坏和分割影响;推广种植本土植物,改善城市物种的多样性;降低人为干扰,多渠道、多方式拓展生态空间,为城市环境增添更多绿色的同时创造更加多元的生命栖息地。
岳梅委员:
建议发展构建以母亲为中心的婴幼儿照护体系,充分优化托育机构建设,提高托育机构利用率,形成生育友好型社会氛围,促进人口稳定均衡发展。一是建设以母亲为中心的15分钟距离圈(步行)托育机构;二是积极探索“婴幼母亲弹性工作时间”等母亲友好型举措;多渠道筹措,降低母亲托育经济负担。
陶可伟委员:
低生育率背景下,应提高优质孕产保健资源利用率。一是简化生育保险待,提升孕产保健服务体验,形成生育友好的社会氛围;二是细化基层孕产保健管理内容,大力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孕产保健管理基于分级诊疗基础上,对接上级优质孕产保健机构,做好孕产妇和新生儿健康服务;提升优质孕产保健资源利用率和可及性,缓解城市向外“生长”后局部优质孕产保健资源相对不足的局面。
屠博文委员:
建议重塑公共卫生应急监测网络,强化传染病预警机制。建设预警示范小区,重塑全市公共卫生应急监测体系;建立公共卫生检验人才队伍评价体系,完善质量控制机制和专家团队;多角度多部门联合,促进快检技术的产学研平台建设;鼓励公共卫生技术人才下层基层,促进区县联合检测数据网络的质变。
陈翔宇代表:
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规划绿地总量不足、而“储备地块”又相对富裕的矛盾。建议充分利用城市“储备地块”打造原生态绿地,一是摸清总量,将“惰性”地块暂时用于绿地建设;二是开展对“储备地块”的长效管理;三是创新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模式,降低生态园林城市城市建设成本。
王金雨委员:
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建议加快《技能人才培养促进条例》立法进程,制订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高水平地方法规,强化技能人才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强化企业落实好技能人才培养主体责任;助推技能人才培养城市高地建设,助推国际化智能制造名城建设。
魏利委员:
建议继续加大对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税收和金融支持、拓展融资渠道;发挥我市工业制造优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急救等领域监护与生命支持装备创新发展;推进资源有效整合,多方合力,助力医疗器械产业出海创新发展。
李瑞环代表:
促进“屋顶光伏能源”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协同推进乡村振兴与“双碳”目标,助力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分别对农房和农民集中自建区制定针对性指导意见,形成示范效应;二是切实解决解决居民自建房分布式屋顶光伏发电设施建设和维护整修中的政策难题;三是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帮助群众加强对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的意义和实施流程的了解。
范云霞代表:
建议试点开展65周岁以上老年人群肺癌筛查,争取“早筛、早诊、早治”,减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概率,节约医疗资源和医保基金。